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陈立夫的养生之道(陈立夫的养生秘笈)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内经所说的 养生之道 ,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理解其真实含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陈立夫的养生之道这个问题,陈立夫八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陈立夫的养生之道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陈立夫一生历经风风雨雨,却身体安康长寿,享年102岁,其中确实有些养生之道。

夏季养生从养 心 开始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在宴会上,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按摩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拭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25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采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在《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中,他谈了自己独到的体会: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则具有四种一、能熟睡。二、不发脾气。三、记忆力强。四、有恒心。长寿关键在于后天的保养,有七点为要。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养心在静,要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他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其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其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做到。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适合,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他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未破例破例。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在于:“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减少俗务,寻求安宁。陈于80岁生日之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

陈坦言,他的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为保住政权,先拿陈立夫开刀。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他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为了维持生计,他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没有帮手,他就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很快就学会了给鸡喂药、打针。养鸡不仅让陈立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还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劳损,常年背部疼痛,从事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这个病。陈立夫还在家中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为唐人街的中餐馆供货。闲下来的时间,陈立夫和夫人读书、写字、绘画,还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就去大学讲课,进入了无忧、无辱、常乐的人生境界。

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

我怎样活到100岁——陈立夫谈养生

陈立夫说:“我的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它的病亦生过,如今居然能活到100岁,已很知足。我总结自己的养生方法,应有如下几种:

熟睡我一躺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入睡,这是恢复疲劳的最有效的方法。

不发脾气每次遇到困难,我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学会健脑我很小在私塾读书时,记忆力就比其他同学强。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就背熟了。平时要多用脑,注意多食补脑食物。

有恒心我不仅记忆力强而且还能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我一般不睡懒觉。以前清晨锻炼时,在街上总会碰到一位僧人,三步一拜地化缘,从不间断。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晖是为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追问,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答日:‘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后来听说他终于建起了一座庙。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按摩之后,再进行其它运动。如跑步、游泳、滑冰、打拳等。年纪大了以后,我每日3顿饭后由护士陪同走路,每次约走600步。

养心在静,贵在淡泊明志。我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绝不愿看见。多食果菜,少食肉类由于祖母喜食素菜,家中每日两素两荤,这是符合养生之道的。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认为好吃可以不问其它。我则坚持‘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听说,有一位美国的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这与中国老年入睡眠前以热水冼脚,非特别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古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心不安,而受制于人,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我从80岁生日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冶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陈立夫养生语录

二十多年来,我利用淋浴一并做按摩运动,水冲到哪一部位,就用手按摩哪一部位。在淋浴时做此运动,必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应是我创见。

“四大家族”、“蒋宋孔陈”等名词为20世纪的中国人所熟知,这“四大家族”被公认为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治上、财富上的显赫家族。而且,“四大家族”的多数成员又是长寿之人,这一点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浓厚兴趣。陈立夫本人并非出身长寿家族,其兄陈果夫就在去台北后不久去世,然而,退出宦海的陈立夫,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声名鹊起,这一次他的出名并非是在政坛上崛起,而是他主张“用中华文化统一中国”的言论和他的长寿之道在全球华人圈内的影响。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20世纪50年代成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替罪羊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甚丰,著作等身,再度引起华人学术界重视。但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以及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的殷切情怀,却是当今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陈立夫原名祖燕,号立夫,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他生于1899年,卒于2002年,享年103岁。

陈立夫的叔父陈其美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暗杀。受其叔父的影响,陈立夫从美国匹兹堡大学煤矿工程专业毕业后,放弃实业救国的理想,加入国民党,和其兄陈果夫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组织大权,建立了CC系,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到了台湾后,陈立夫兄弟二人被蒋介石排挤,他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一边养鸡,一边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大力宣传中医,被誉为中医“守护神”。

陈立夫一生经历了3个世纪,堪称奇迹。他早年致力于宣传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晚年研究孔孟之道,其长寿和养生之道也带着哲学的思辨性。

有评论认为:“陈立夫众多著述留给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他对西方文明负面的严厉批判。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前后生活了20年,他对这个金元帝国可谓知根知底,他认为所谓美国模式决不可以成为世界的样板。他对资本和商人统治这个世界感到忧心如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驱使下,资本和商人是绝对不会考虑我们这个小小地球的承受能力的,无限的发展,为发展而发展,将把人类带向灾难的深渊。陈立夫呼吁人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存智慧,回归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陈立夫的学术思想中,而且在他对人生、对健康养生的态度上,也无不闪现着崇仰自然、顺应命运的智慧之光。

“立夫养生学”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

●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

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一、老健。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按摩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拭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25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采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二、老伴。中国人的夫妇观念与现代美国不同,是要“白头偕老”的。所以要慎择于始而和顺至终,惟如何能达到“和顺”二字,必须做到下列八字:“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须知天地间没有两个全同的人,就是亲兄弟姊妹,都是个个不同的,强人同我,就是自私,自私是争吵之主因,为“老伴”之大敌。所以只要大体相同,不必求对方一定要同我,则得之矣。大同世界,如何达致,亦就靠上述之八个字,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相处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与内人结婚已63年,从未吵过架,就是靠上面的八个字。夫妇和顺,对于下一代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儿孙,似乎亦没有听到有任何问题。这八个字是我创造的,谨供大家参考。

三、老友。人不能孤陋寡闻,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人人应交的益友。昔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友不是酒肉之交,而是道义之交,以文会友,交友辅仁为目的也。为欲维持长久友谊,亦有八个字,供大家作参考:“以诚相见,以礼相待。”

四、老本。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

陈立夫自己也说他身体并不特别强壮,他患有糖尿病,还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还生过其他的病,以此非强健之身居然能活过100岁,其中大有学问。

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他还写道,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陈立夫在文中谈了他的独到体会:

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

一、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不久就睡得很熟,这是解除疲劳的最有效方法,内人孙禄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福气。

二、不发脾气。我每次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冲突,所以小时候小朋友都喜欢和我玩。当我29岁担任了中央党部秘书长及32岁担任组织部长等职后,我都客客气气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所有部下,都对我很好,不知脾气何用。

三、记忆力强。我很小在私塾中就以记忆力强胜同学,例如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塾师认为我是好学生。我凭记忆力强,平时往往不带书包回家,去私塾中背诵如流。后来到了上海南洋路矿学校中学部,我除了英文学得迟了,比不上人家,国文则常在班中同学之上,其他数、理、化因记忆力强,考在同学之前,总分数第一,每一学期可得奖状一张,四年得了八张,墙上都贴满了奖状,他人见了都赞美不已。

四、有恒心。因为我记忆力强而又能守之以恒。我的早起,在家中为第一人,去上学在街上则天天碰到一位茅山僧人,背上背有一韦驮像用于化缘,三步一拜从不间断。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请问老师父,你天天一早就在街上,三步一拜是为的什么?”老师父说:“你年纪太小,不懂的。”我再问他,他说:“我要为大家造一座庙。”我又问他:“你天天行拜,人家怎么会给钱,助你造庙?”他答曰:“会的,你年纪太小,不懂的。”他就拜着走了。

后天的保养。

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昔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常动故也。”我每天5时半即起,做全身自力按摩之运动,迄今已将近半世纪矣。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我每日三顿饭后走路,由护士陪同,每次约走500~1000步,行此已有20年矣。

养心在静。第一在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二、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我们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有恒做到。

三、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得多,自然适合,我即无所谓,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四、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我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我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五、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他总结为:“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我深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七、减少俗务,寻求安宁。我服务国家社会75年,认识的人确实不少,若在礼仪方面不自加约束,则终日忙忙碌碌为人奔走,我之身体健康必受影响,乃于80岁生日之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

我之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

陈立夫是在政治上(尤其是前半生)背负了很大罪责的人,按照常规理论,像陈立夫这种以政治为生命的“党阀”遭到政治上的重创,是会极大损害健康的。1949年以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高官们都有政治失意、“理想”破灭的问题,但同时又有一个有趣现象:去台的国民党高官普遍长寿,超过百岁高龄的就有宋美龄、陈立夫、张群、张学良、薛岳等人,据说此现象在世界历史中都是罕见的。要揭此谜,需要对有关个案进行研究。在现存的国民党高官养生档案中,陈立夫的资料无疑是最丰富的,他的养生经验已被冠名为“立夫养生学”,可见其影响之大,内容之丰富。在《成败之鉴》一文中他写道:

我年事已高,但身体仍甚硬朗,所以对于养生也小有心得。我自小即有一偏好,总喜欢吃鸡、鸭、猪等的脑子,但不多吃,差不多两星期至一个月吃一次。也许有人不相信,比方到现在,我的视力仍甚佳,我觉得这和我喜吃小银鱼有关系,我用小银鱼炒蛋,每次总有一二百条吧。在旧时传说中,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如果属实,那么我吃下一二百条小鱼,即有三四百只眼睛的营养,长期下来,便足使我的视力保持良好,不能说没有道理。

我有一个理由很科学,即人的体内不是像农业社会的,而是像工业社会的,它自己能制造其他需要的原料。也就是说吃下什么东西,将经过消化系统供应人体内所需该类东西的部分,使之化合制造。不一定要吃什么补什么,只是到了老年才需要,有如人在年富力强时,体内有似自己种棉、纺纱、织布、自制衣服穿戴,但年纪老了,已无能为力自力更生,即应花钱买件现成衣服以供所需,如吃鸡、鸭、猪脑,借以补脑者就是此道理。

但这类补品因含胆固醇太高,实不宜多吃,要恰到好处,即能供其所需分量,便不致有害了。比如我有时买一个猪心吃,通常一月吃一次,再加以隔一两个月吃猪脑,自应无问题。因为我检查身体报告中,我的胆固醇只有一百八十,自然可以吃的。

最近从瑞士回来一位先生,他说在那边有一家医院,发明了“吃什么补什么”的特殊疗法,事实上医好了很多人,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南斯拉夫铁托总统、德国总理阿登纳等政要名人,都是此种医疗方法的痊愈者,尤其阿登纳的临终遗言更发人深省:“德国大学应研究以细胞补细胞的医疗法。如我不是经此医疗法医好疾病,则我不会为国家又服务二十年!”

根据那位许先生的说法,瑞士这家医院的医疗法,是从羊肚子取出羊胎,经过消毒后烤干、分类、解剖,将耳、目、口、鼻等各器官及内脏各部分一一磨成粉末,并制成针剂,予病人注射,其治疗效果奇佳。此一医疗方法,将来必因疗效之显著,而扩大施行。

由此看来“立夫养生学”确实是博采各国医学之长而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学问,既有启发性又有现实操作性。

关键词: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归农养鸡怡情治背痛

●“不生气”的原则使陈立夫很快从宦海烦恼中解脱出来,终于在养生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背负饲料的中等体力劳动奇迹般治好了背痛。

陈立夫27岁就担任国民党党内要职,前半生的政治生涯内,他在180个部门工作过,公务繁杂。他从来不生气,遇到挫折,总是在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因此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对国民党的败亡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国民党自身散漫和腐败导致“自己打倒了自己”。要想在台湾站住脚,一定要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拿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CC系开刀。

很快,蒋介石就下令免去了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等一切职务,给陈立夫送来5万美金,陈立夫明白了:蒋介石此举是希望他离开台湾。

离开台湾前,陈立夫去向蒋介石辞行。刚好蒋介石有事外出,只有宋美龄在家。宋美龄取出一本书说:“你在政治上负过那么大的责任,现在一下子冷落下来,会感到很难适应,这里有本《圣经》,你带到美国去念念,也许会在心灵上得到一些慰藉。”

陈立夫闻听此言,叹了一口气,指着墙上的蒋介石画像,非常动感情地说:“夫人,那活着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还希望得到耶稣的信任吗?”

但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所以,他还是拿着那5万美金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

陈立夫对《易经》的哲学观大感兴趣说:“第一类:六爻皆为可变之,爻或皆为不可变之爻者。第二类:有可变也有不可变之爻。”他认为这句话中观物取象的观念,万物交替的意识,发展变化的观点,与他的经历都有着息息相通之处。特别书中所强调的“无平不破,无往不复”,正好是他在国民党中境遇的写照,他曾经红极一时,最终一落千丈。但如果对此遭遇耿耿于怀,只能徒增烦恼,招病损身而已。因此陈立夫索性消隐了政治上的勃勃野心,以“独善其身”自勉,终于在另一个人生领域获得巨大成功。

陈立夫刻苦钻研《易经》,并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做笔记,写成了《四书道贯》,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很畅销,一版再版,竟卖了3万册。陈立夫非常高兴,心境也慢慢有了变化,从此以读书写作为精神寄托,不再为宦海沉浮耿耿于怀了。

陈立夫觉得,做过官员的人保持心境安宁、不生气的首要原则是“不在其位,不司其职”。美国记者来采访他,他绝口不谈国民党和共产党。

有一次,他被问得实在无法回避了,就说:“过去国民党是我一手搞的,过去的党打败了,打败了就打败了,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有什么好谈的?”

夫人孙禄卿接过来说:“我觉得立夫未必总为此事自怨自艾,远离政坛,也可能是我们后半生的一大福分。”

记者追问孙禄卿的话说:“夫人感觉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如何?”

孙禄卿说:“别看我们现在这么忙,我倒觉得是人的生活,过去在南京,哪里是人的生活呢?”

陈立夫接过来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易经》上也讲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当今落此光景,也是自然规律。”

记者问陈立夫:“那你现在的心境如何?”

陈立夫笑笑说:“自得其乐,乐此不疲。”

在美国,随遇而安的陈立夫为了维持生计,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白手起家,开始晚年创业。没有帮手,他就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全部是陈立夫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很快就学会了给鸡喂药、打针。

养鸡不仅让陈立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还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走出了“郁郁苦不展,羽融困低昂”的苦闷情绪。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劳损,常年背部疼痛,从事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这个病。

1961年,陈立夫夫妇回台湾奔父丧,在台湾盘桓了40多天,回到美国后,发现鸡场荒芜一片。他们立刻全身投入重整家业,还扩大了规模。最多时,他们养的鸡超过7000只,还雇了工人帮忙。

闲下来的时间,陈立夫和夫人读书、写字、绘画,还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就去大学讲课,进入了无忧、无辱、常乐的人生境界。

在陈立夫的长篇回忆录中,他回忆了在美国的田园生活:

我为什么要选择养鸡行业呢?因为我想替政府已工作这么多年,侍候了蒋公和党内外不少人,而竟不受谅解,此后将不再侍候任何人!那么去照料鸡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此时,美国的蛋价很好,故从事养鸡业也颇能赚钱,而半年下来,我们赚了5000元。

在美国养鸡,饲料都是用机器定时传送和控制,但我们的农场却用人工,很不现代化及科学化,且饮用水也不够,乃以所赚之钱购买了部输送鸡粮机器,和开掘一口深水井,5000元就这么花掉了。

不过,养鸡也有方便的一面,就以饲料来说,只要一通电话就会送来。那时我健康良好,100磅的饲料,我一弯腰就能扛起来。甚至过去有的脊背疼宿疾,经养鸡劳动后,也不再有复发的感觉了。

后来,新泽西州的养鸡业衰落,陈立夫的鸡场也开始赔本,一场森林大火又把他的鸡场烧了个精光,十几年心血毁于一旦。他和夫人没有气馁,也不想投靠子女,再次买回少量鸡来饲养,还在家中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为唐人街的中餐馆供货。

关键词:肌肉劳损

菜根香”的身体力行者

●大部分谷类经过碾制加工后,营养丰富的麸皮与胚芽也都被除去,惟独燕麦能保留胚芽与部分麸皮,所是一种健康食品。

●加以选择地吃水果,不但不会造成血糖升高,还能善糖尿病。

●果胶,是一种水溶性纤维素,能促使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减慢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引起餐后血糖下降。

纵观各国首脑人物的保健食谱,燕麦粥总是不可少的食品。在中国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共双方的领导人都把燕麦粥当做养生佳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每天一缸燕麦粥的习惯被中南海厨师们私下形容为“马饲料,养生宝”。而这被一般人过去用于喂马的燕麦,也照样是国民党达官贵人们桌上的珍馐,宋美龄、居正、林森、孔祥熙们不说,连国民党大员中以纸醉金迷、日嫖夜赌出名的蒋鼎文,每次滥饮或过完性事之后,必交待其卫士为他准备一大碗牛乳冲燕麦片,以“排毒养血”。

每天早餐陈立夫食谱不管如何变化,燕麦粥是不会少的。

燕麦是一种谷类,主要生长在寒冷地区,除欧洲地区外,中国河北、内蒙等地种植较多。因为它的质地较硬,吃起来口感不好,所以长期以来并不受欢迎,主要用做马的饲料。到了现代,燕麦的好处才渐为人知,成了广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在《时代》杂志评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麦名列第五。大部分谷类经过碾制加工后,营养丰富的麸皮与胚芽也都被除去,惟独燕麦能保留胚芽与部分麸皮,所以它和糙米、全麦一样,是一种健康食品。

陈立夫曾留学美国,晚年又长期在美国生活,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养成了吃燕麦食物的习惯。陈立夫后半生与糖尿病为伴,能够长命百岁,可以说是仰仗了燕麦之功。

燕麦的脂肪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多的。燕麦的脂肪主要由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和次亚麻油酸构成。据统计,亚麻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亚麻油酸是人类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不仅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而且是合成前列腺素等的必要成分。

燕麦含有多种能够降低胆固醇的物质,如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纤维、皂甙素等,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的含量,从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治疗糖尿病效果非常好。

此外,燕麦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E、叶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含有的钙、磷、铁、锌、锰等矿物质也有预防骨质疏松、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贫血、改善神经衰弱的功效。

老年人尤其应该多吃燕麦。老年人容易便秘、大便干燥,用力排便时很容易造成脑血管意外。而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整肠、调节肠内细菌生态、通便的生理作用。

关于陈立夫的养生之道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上架 深州特价书店 孔夫子旧书网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