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艾森克人格是什么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关于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四个分是怎么得来的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艾森克人格是什么和艾森克人格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艾森克人格是什么以及艾森克人格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艾森克的人格四层次如何划分艾森克人格是什么艾森克的人格四层次如何划分

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艾森克(Eysenck,1947,1967)的“三因素模型”是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

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 共3个版本

其主要观点有:三因素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四层次由下到上依次为“特殊反应水平”,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于误差因子;“习惯反应水平”,是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属于特殊因子;“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于群因子;“类型层”,由特质构成,属于一般因子。各种人格特质可用一个人格维度图表示。

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维度》(1947)一书中指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艾森克认为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

艾森克的三个因素

①外倾性(extraversion),

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②神经质(neuroticism),

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③精神质(psychoticism),

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1986)。

人格维度

艾森克继承先前实验心理学家的工作,通过对由实验、问卷与观察所得到的大量的人的特质资料的因素分析,深入研究了人格维度。他认为研究人格特质有时可能会含混,只有研究人格维度才能清楚。他指出,维度乃是代表一个连续的尺度。每一个人都可以被测定在这个连续尺度上所占有的特定的位置,即测定每一个人具有该维度所代表的某一特质的多少。19世纪已有心理学家提出人格图解的雏形。他们认为人格可以从两个直角维度来进行描写。按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的假设,一个维度是从情绪性强过渡到情绪性弱,另一个维度是从可变性过渡到不变性。艾森克则提出外-内倾、神经质、精神质、智力和守旧性-激进主义五个维度,但认为外-内倾、神经质和精神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

最早对外-内倾概念做过研究的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O.格罗斯。以后在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的著作中把外-内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后来又有不少学者对外-内体面型的人做了不少实际研究。艾森克的外-内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含义外,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联系。兴奋过程可以易化正在进行的感觉、认知和活动;抑制过程可以干扰或影响有机体正在进行的感觉、认知和活动。他发现高外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慢、强度弱、持续时间短,而抑制过程发生快、强度强、维持时间长。这种人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高内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快、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而抑制过程发生慢、强度弱、维持时间短。这种人容易形成条件反射。1976年雷维尔等人作了一项有关工作效果的研究。他们推论内倾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上已具有高度的兴奋水平,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那么就会降低被试的工作效果;外倾的人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兴奋水平相对较低,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就会提高被试的工作效果。他们的实际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推论,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

艾森克的对情绪性、自强度、焦虑(包括驱力)等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都有是同一的。他把这一维度称为神经质。在他的用语中神经质与精神疾病并无必然的关系。艾森克指出情绪性(神经质)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性(神经质)稳定的人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他又进一步指出情绪性(神经质)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艾森克认为可以用外-内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表示正常人格的神经症以及精神病态人格。

艾森克认为精神质独立于神经质。它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并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精神质也可以用维度来表示,从正常范围过渡到极度不正常的一端。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得高分者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心肠冷酷、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对旁人有敌意、攻击性强等特点。低分者表现为温柔、善感等特点。如果个体的精神质表现出明显程度,则易导致行为异常。艾森克认为精神质与神经质维度一起可以表示各种神经症和各种精神病。

艾森克认为,有关外-内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的实验研究,几乎完全同意在人格测量描述系统中这两相因素处于醒目和稳定的地位。他又将外-内倾和神经质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人格维度,且以外-内倾为纬,以神经质为径(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绘制成人格结构图(见图1)。艾森克在图1的两维空间组织起他认为基本的32种人格特质,且与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这种人格结构的图解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从图上不仅可能以看出人格的四种类型(稳定外倾型、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和不稳定内倾型)范围内所包含的8种人格特质,还可以根据个体某一高分数的特质,看图查出其所属的人格类型,或从维度的结合预测某个体可能会出现的特定的人格问题。

艾森克以外-内倾、神经质与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于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它是由艾森克早期编制的若干人格量表形成的。 EPQ是一种自陈量表,有成人(共90个项目)和少年(共81个项目)两种形式,各包括四个量表:E-外-内倾;N-神经质;P-精神质;L-谎造或自身隐蔽(即效度量表)。由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用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因此它亦是验证人格维度的理论根据。

艾森克人格问卷

英文简称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rnaire,简称EPQ)

简介

艾森克个性问卷是由英国H.J.Eysenck和B.J.Eysenck(1975年, 1976年)在艾森克个性调查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ry,EPI)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发展情况

最早艾森克1952年编制Maudsley医学问卷,包含40个条目,主要调查神经质(N量表)。1959年发展成Maudsley个性问卷(MPI),除N量表外,还加了一个调查内外向的量表即E量表,1964年又加上一个效度量表即L(说谎)成为EPI。1975年再加上精神病质(P)量表即成为EPQ。因此,EPQ是由4个分量表组成。这些量表是根据艾森克的多维个性理论建立的,每一量表代表一个维度。现在常用的版本有EPI和EPQ两种。我国有陈仲庚、刘协和、龚耀先修订的版本。1984年,龚耀先修订的版本制定出EPQ的全国性城乡综合常模,还包括儿童和成人两式,分别适用于7~15岁儿童和16岁以上成人。

艾森克人格是什么

亦称“艾森克人格双因素理论”。

认为神经质倾向和内外向为人格的两个因素。

并以内外向为一个维度,以神经质(稳定和不稳定)为另一个维度,绘制出人格结构图,把人格分成四大类(与古希腊的气质类型对应)、三十二小类。

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是以严密的统计方法尤其是因素分析法为基础,并结合类型学的观点,通过精神病诊断、问卷法、动作测验、身体差异的测量等多种方法,对人格进行广泛研究后提出的。

关于艾森克人格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较一群人的人格,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 RSC , 必须将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才能比较吗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