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选资讯 > 文章页面

常用对联大全(优秀对联20副)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印刷春联已经OUT啦 过年写春联 钜惠开售 陪你过年

很多朋友对于常用对联大全和新春繁体八字对联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千年对联佳话常用对联大全千年对联佳话

1.我国留传下来的顶早的一副对联

农村常用对联结婚用联

春节(即旧历的正月初一。以往把过春节称为过年),是咱们中国民间顶热闹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爱在大门外贴上一副春联。贴春联这个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个风俗的起源,前面说过,应当从我们祖先当初挂“桃符”的事说起。

传说,早在两干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候,人们把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板条,钉在大门上,说是能用它赶跑“鬼怪”,消灾灭祸。人们还在桃木板上写上一些“避邪”的符号,要不就画上两个神像——神荼[shēn shū音申舒]和郁垒[yùlǜ音玉律]。据说这哥儿俩住在山上的大桃树下,看见恶鬼就把它们逮住,再去喂老虎。这么一来,人们就把这两位画在桃木板上,一左一右钉在大门上,给自个儿家站岗守卫,镇鬼驱邪,还把他俩叫“门神爷”。那会儿科学不发达,人们都挺迷信,家家都要挂桃符。

往后,到了唐朝末年,人们过年,有的在桃木板上不再画神像了,而是写上对偶的两句吉祥话。

到了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后蜀的皇帝孟昶[ chǎng]有一年过年之前,他让翰林学士[翰 hàn。翰林学士,是一种高级文官,一般都挺有学问]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祥话,好挂在自己卧室门外。辛寅逊写完了,孟昶一看,直摇晃脑袋,不满意。他就干脆自己编了两句,亲自写在桃木板上。孟昶写的是: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两句全是吉祥话,是说新的一年开始了,万事大吉;春节一到,美好的春天就来了,万事如意。“长春”还有总是年轻的意思,孟昶也盼着自个儿能“长春”,老当皇帝。

这还是个嵌字联[对联里加进有特殊含义的字,叫嵌字联。嵌 qiàn]。

头尾嵌上了“新春”两个字,中间嵌上了“佳节”两个字。孟昶是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皇帝,他压根儿就不管国家大事,这样

的皇帝怎么能“长春”呐?他写完上面那副对联的第二年,后蜀就让北宋给

灭了,孟昶投降,没多久就死了。孟昶写对联那年是公元九六四年,他那副对联因为记在了《宋史》等史

书上,而保存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顶早的一副对联。

大家算算,这副对联离今天有多长时间了?对,有一千零三十多年了!

据《宋史·蜀世家》,宋·张唐英《蜀梼机》。

2.最早的扇联

范质是后唐进士,在朝廷里做官。后来,他对后唐君臣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就辞官回家了。范质回到家乡以后,曾经在自己的白纸扇上写了一副对联: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意思是,让人气闷难忍的酷暑天气,赶紧跟那些贪官污吏一起滚走吧。扇子一摇,凉风习习,要好的老朋友就要跟清风一道,来我这儿做客了。

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不少文人喜欢在扇子上题联,留下了不少好扇联。

据宋·文莹《玉壶清话》。

3.吕蒙正的一副怪联

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得厉害。大了以后,家里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穷得叮当响。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他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奇怪的春联,上联是:

二三四五;

下联是:

六七八九。

横额是:

南北

怪联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一会儿,有个小伙子咂摸出味儿来了,他对大伙儿说:“你们看,上联少个‘一’,是说‘缺衣(一)’、缺穿的;下联少个‘十’,是说‘少食(十)’、少吃的;横额只有‘南北’,是说没有‘东西’呀!”

吕蒙正在屋里听了,哈哈大笑,走出来对小伙子说:“不简单,猜得对。大年下的,我这会儿真说的上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大伙儿要是不信,欢迎进屋观看。”看热闹的人全笑了,大伙儿都说吕蒙正写的这副春联,怪有意思的。

[说明]这是个流传很广的对联故事。说是吕蒙正作的,其实,并不一

定可靠。对联特别讲究声调相对,就是上下联的每个字要平仄相对。平声字,就是在普通话里读成一声或者二声的汉字。比如,“三”[sān]、“十”[shí],就是平声字。仄[zè]声字,就是在普通话里读成三声或四声的汉字。比如,帧X啤拔濉保踳ǔ]、“二”[èr],就是仄声字。这副怪联上下句的声调是:

二三四五仄平仄仄六七八九仄平平仄

大部分声调平仄不相对。吕蒙正是个有学问的人,当然懂得作对联的起码要求,他不大可能写出这种平仄根本不对的联儿来。过去,我国的老百姓常爱把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或者传说,安在自己家乡一些有名人物的头上,这种例子多得很。我们后边讲的故事里,就还有一些。这种民间流传的对联故事,我们从史书上是很难查到来源的。所以,这种对联故事我们就不注明出处了。

4.“蜘蛛虽巧不如蚕”

王禹偁[chēng]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家里挺穷,父亲靠给人家磨面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努力读书,刻苦学习。

当地有个叫毕垵[ǎn]的官,听说王禹偁是个要强的孩子,就把他找了来,对他说:“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作首诗?”小禹偁想了想,就作了一首:

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诗中的“心”,是指磨盘的中心;“眼”,指磨盘上用来灌麦粒的窟窿眼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只要有人稍微使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这首诗表面说的是石磨,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个儿呐:只要我心正肯努力。还怕眼下进步慢?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

毕垵听了,惊奇得不得了,心里还真佩服小家伙有志气。他知道王禹偁家里穷,读书困难大,想“得人轻借力”,自己一定得帮小家伙这个忙。毕垵就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到私塾[私塾 shú,过去私人办的小学堂,一般只有一个老师]里念书去了。

有一天,当地的知府[管理一个府的地方大官]请客吃饭,毕垵也去了。

吃到半截儿,知府说了个对子上联,让客人们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意思是,虽说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它嘴再巧,外表长得再美,也比不上鸟王凤凰。

在座的客人没人能对,毕垵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下联。他回家以后,

就把对联写在屋里的屏风上了。碰巧,这个上联让王禹偁看见了,他就对了一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意思是,蜘蛛虽说也能拉丝,可比蚕差远了。蚕吐出的蚕丝能织出漂亮的绸缎,可蛛丝就不成了。

毕垵一听小禹偁对得这么好,挺佩服。往后,也不拿他当晚辈看了,见

面就叫他“小友”,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小”朋友。

据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九《内翰王公》,清·褚人获《坚瓠七集》卷一《王元之》。

5.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宋朝时候,有人在翰林学士院的墙上,写了这么一句上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句中的“李伯阳”指的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李耳又叫老聃[dān]、老子。传说,李伯阳刚生下来,就用手指着门外的李树。后来,他就用李树的“李”做了自己的姓。老子死后好多年,到了汉朝,兴起了道教。那些道教徒抬出了老子当他们的教主,硬说道教是老子创立的,还说他“生而知之”——刚一生下,就知道天下大事了。墙上的这句上联,说的就是这么个事儿。这当然是不可信的。

上联出得挺妙,妙在几个地方。第一,前半句人名的姓[李]得跟一样东西[李树]有关系;第二,“生”是“姓”的偏旁;第三,下半句是个成语,还得用前半句的“生”字开头;最后,整句说的又是古人的一件事儿。对上这个上联,得符合这好几条,够多难!

翰林院里头,净是些有学问的人。可大伙儿看了这个上联,都皱着眉头不言语,过了好长时候,也没人能对出下联。

一天,诗人杨大年[又叫杨亿]来翰林院找一个朋友。他进了院子,一眼就看见了墙上的题句。杨大年挺感兴趣,朋友也不找了,就站在那儿琢磨下联。一会儿工夫,杨大年一拍大腿,大叫了一声:“有了!”他这一喊,把屋里的人吓了一跳,都走出来看看出了什么事。他们看见杨大年正用毛笔在墙上添下联呐。他写的是: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

“屍”是尸的繁体字。杨大年的下联说的也是一个古人。马文渊[yuān]就是马援,是东汉初年有名的大将,人称伏波将军。马援一生立下了好多战功。他曾豪迈地立下过誓言:“男子汉应当勇敢地死在战场上,用马皮裹着尸体回家乡!”后来,马援病死在军中,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死而后已”是个成语,意思是干事情要一直到死,才算完了。这个成语用在马援身上,特别合适。

杨大年的对联实在高明,不单是对得整齐,还全符合上联的几条妙处。

我们不妨把两句对照一下看: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

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

△·△·★·少年朋友们,你能说出这副对联的妙处吗?反正那些翰林们看了杨大年

的下联,一个劲儿地挑大拇哥,没有一个不佩服。

据宋·范正敏《噱斋闲览·谐噱·学士院题》,宋·赵令畤《侯鲭录》。

6.“面前人”妙对寇宰相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这几个大官听了,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说的是日影,杨大年就对了个人影。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里准能照出我的人影,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读者朋友要是不信,你就盯住别人的眼珠儿试试看!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下,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7.杨大年答对骂奸臣

杨大年成了翰林,在朝廷里当工部侍郎[shìláng,相当于副部长]。杨大年长得挺精神,特别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长,都过了胸脯,真叫漂亮。

天下了早朝,杨大年从皇宫里出来,正好碰上了丁谓。丁谓看着杨大年的那把长胡子,就跟他开玩笑说:

内翰拜时须扫地;

内翰,就是翰林。意思是说,你这个大胡子翰林,向皇上磕头下拜的时候,长胡子就跟笤帚[tiáo zhǒu]似的直扫地。这个丁谓是个什么人呐?这可是个大人物!丁谓和奸臣王钦若几个排挤抗辽[北方的辽国]宰相寇准,末了他当上了宰相、晋国公。丁谓和王钦若,还有三个坏家伙,被人们叫做“朝廷五鬼”。

杨大年对这个“五鬼”里头的“大鬼”,早就恨透了,他看了丁谓一眼,冷冷地对了这么一句:

相公坐处幕漫天!

“相公”,指宰相丁谓:“幕”是大帐子。杨大年在说,你这个宰相净排挤好人,独霸朝廷,真能一手遮天!

丁谓一听杨大年拐着弯儿骂自己,挺有气。可又一想,这是自己招出来

的,也没法发火,只好干笑了几声。据宋·欧阳修《归田录》。

8.十根竹子一片叶

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绿绿的,长得真好看。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提笔写了出来:

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形象。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王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十根竹子才一片叶儿!”王琪细一想,可不是嘛!自己写的是“千叶”、“万竿”,叶儿少竿儿多,平均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儿,这叫什么竹子呐!王琪的脸一下臊得跟大红布似的,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道谢,连声说:“提得好,提得好。”

打这儿起,王琪再也不狂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往后,他成了个有真

才实学的诗人。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

9.晏殊求对儿得佳句

晏殊[yàn shū]是北宋有名的“神童”。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成了小进士,后来做官一直做到了宰相。

晏殊不单是个大官,还是当时有名的大词人,他的词写得挺好。后来的一些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比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这些人,全是他的学生。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分。

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

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

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

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

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里边就用上了这副

联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写作者在花园饮酒,看到满地落花,心里十分伤感。虽说词的情调不太高,不过,写得情景交融,艺术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晏殊太喜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了,后来他在一首七言律诗里,又用了这两句。这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还是不多见的。

据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五。

10.“成八字”和“叫三声”

晏殊当了一辈子大官,家里有的是钱,他又性格豪爽,特别好交朋友。这么一来,当时好多文人名士都成了他家的座上客。他的幕僚里边[幕僚是大官的属员,像参谋、文书一类就是]有两个顶有学问了,一个就是前边提到的王琪,另一个叫张亢。

这两位长得可都是其貌不扬,张亢满身肥肉,是个大胖子,王琪老爱叫他“肥牛”。王琪呐?跟张亢正好相反,骨瘦如柴,是个小瘦子,张亢就叫他“瘦猴”。这俩人很要好,平时还老好开个玩笑。

这一天,晏殊请客。大伙儿喝得正高兴,王琪瞅着张亢,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意思是说,张亢一撞上墙,就成了个“八”字。这是在挖苦张亢,说他是头笨牛,牛脑袋撞上墙,头上的两个犄角一分开,不正像个“八”字吗。大伙儿一听,“哄”地笑开了。

张亢脑子来得快极了,听了马上反唇相讥,冲着王琪说:

“王琪望月叫三声!”

这句里边的“叫三声”是个典故。古代诗歌里有一句“猿啼三声泪沾裳”,意思是一听见猴子那凄凉的叫声,不由得勾起了自己的伤心事,流下的眼泪把衣裳都给沾湿了。这是在嘲笑王琪是只猴子。

他俩风趣的舌战,引得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大伙儿看着胖大的张亢和瘦

小的王琪,再一琢磨“成八字”和“叫三声”,乐得更欢了。这两句其实还是谜对儿,上句暗藏着“牛”,下句藏了个“猴”。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上。

11.“猢狲”和“鲇鱼”

宋朝有个大诗人叫梅尧臣,诗和文章都写得好,在当时挺有名气。他跟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特别要好。

虽说梅尧臣有一肚子学问,可他不太走运,考了好多年,就是考不上进士。直到岁数大了,皇上才给了他一个“进士出身”的名,让他参如编写《新唐书》的工作。梅尧臣觉着自个儿这么大岁数了,也没办成什么大事,这会儿只好给朝廷编书。编书特别费功夫,兴许书没编完,自己就先入土了,这辈子恐怕没多大起色了。

这一天,梅尧臣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他叹了口气对妻子刁氏说:“我这会儿干上了编书的差事,真算得上是‘猢狲入布袋’了[‘猢狲’húsūn,一种猴子]。”意思是说,我就跟猴子被装进了口袋里似的,没指望再爬出来了。

刁氏虽说也一把年纪了,可平时挺爱跟丈夫开个玩笑。这会儿,她听了丈夫的牢骚[láosāo]话,“扑哧”一声笑了,说:“可不,您整整忙活了一辈子,也没奔[bèn]出个名堂,真算得上是‘鲇鱼[nián yú]上竹竿’了。”鲇鱼身上特别滑溜儿,让它爬竹竿,那还不“刺溜儿”一下摔下来?刁氏说丈夫想当官儿,可老是一个劲儿地往下出溜——爬不上去!梅尧臣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儿,只好“嘿嘿”地苦笑。

还真是这样。书刚编完,还没送给皇上呐,梅尧臣就死了。同事们都挺替他可惜[给朝廷编完书以后,编书的人差不多都能升官]。梅尧臣老两口答对的两句话:“猢狲入布袋”和“鲇鱼上竹竿”,不久就传开了。人们都说这是一副好对子,这老两口真会打比方。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上,清·梁章矩《巧对录》卷三。

12.张载刻苦读书的一副楹联

张载是北宋有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曾经在家乡关中[在陕西省]讲学,他的学说被人们叫做“关学”,是理学[宋、明时期的一种儒家哲学思想]的四大学派之一。张载研究学问特别下功夫,有时候思考问题入了迷,连饭都忘了吃,觉也不睡,他还在自己书房的柱子上,亲手写了一副楹联:

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

意思是,我读书读到深夜,人们全都睡熟了,我才上床休息;清晨,天刚蒙蒙亮,鸟还没叫,我又起来看书了。张载这么刻苦努力,写出了好多书,成了我国古代一个有名的学者。

据民国·曲滢生《宋代楹联辑要》。

13.苏东坡智对辽国使臣

北宋神宗时候,北方的辽国派来了一个使臣。神宗就派大学士苏轼[号东坡]去接待他。这位辽国使臣有点学问,他早就听说苏东坡是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这回见了面,就想考考苏东坡。

使臣客气了几句,就对苏东坡说:“我有一联儿,请先生对个下句。我的上联是——

三光日月星;”

这个上联看着不难,说了三样发光的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其实月亮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可一细琢磨,一点也不简单。对句的第一个词,开头得对上个数字,这个词又得跟后边的三样东西,有直接联系。要不,这个上联在辽国一直没人能对出下联呐。这会儿,辽使把这个难题出给苏东坡了。

旁边陪着的几个宋朝官员,一听这个上联,直皱眉头,都挺替苏东坡着急,可别对不上来呀:苏东坡稍微想了一下,笑了笑说:

“四诗风雅颂。”

对句里的“诗”,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一共有 305篇,是由《风》、《雅》、《颂》组成的;《雅》又分成了

《大雅》和《小雅》,合到一块儿正好是四部分,这就叫“四诗风雅颂”。

在座的宋朝官员一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一个劲儿地点头。那位辽国使臣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苏东坡一抱拳[古人行礼的姿势],连声说:“佩服,实在佩服。”

说来也巧,这会儿屋外忽然电闪雷鸣,来了暴风雨。苏东坡朝窗外一看,

灵机一动,对辽使说:“你的上联还可以对——

“一阵风雷雨。”

辽国使臣听了,惊奇得不得了:辽国好长时候没人能对的难联儿,苏学士不大工夫,一气对上了两个,果然名不虚传。

还没等辽使称赞,苏东坡又对了一句:

“两朝兄弟邦。”

这两朝就是指宋朝和辽国,苏东坡的这个下联是说宋朝是汉族政权,辽国是少数民族政权,应该友好相处,成为兄弟邻邦。

辽国使臣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点头,说:“对得好,说得对!”

据宋·岳珂《桯史》卷二。

14.苏东坡写联挖苦势利眼

传说苏东坡有一天到山里去游玩。山清水秀,风景美极了。苏东坡一路看着美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古庙前边,苏东坡挺高兴,就进了庙,打算歇歇脚。

庙里管事的老道,看进来的人穿着一身旧衣裳,心想:哪儿来的这么个“穷酸”[这是对穷苦读书人的嘲笑说法]。可又不能不招呼,他就坐在椅子上,带搭不理地冲苏东坡一点头,说:“坐。”又一扭脸对身边的小道士说:“茶。”

可老道跟苏东坡一搭上话,就吃了一惊:“这人学问不小哇!”马上站起来,把苏东坡让到了客房。一进客房,老道口气也变了,挺客气地对苏东坡说:“请坐。”然后又叫小道士:“敬茶。”老道再一细打听,真没想到,面前的这位“穷酸”,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土!老道吓了一跳,赶紧起来让苏东坡:“请上座!”又喊小道士:“敬香茶!”还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赔不是。

老道一想,难得这位大学士来到庙里,可别错过机会。他就满脸堆笑地冲苏东坡说:“久闻学士的大名,今天您到这儿来,就请给庙里写副对子吧,贴出来,我们脸上也有光彩。”

苏东坡看老道点头哈腰的样子,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他顶看不起这号势

利眼了,一听老道想要个对子,就“嘿嘿”笑了几声,说:“行,行。”苏东坡拿起笔来,“刷刷刷”一会儿就写好了一副对子: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写完,苏东坡把笔一扔,走了。老道过来一瞧,脸臊[sào]得红一阵儿白一阵儿的,他哪儿还敢在正殿上贴啊!

[说明]也有人说,这个有名的对联故事,说的是清朝的书画家、诗人郑板桥。

15.“松子、棋子落”和“柳丝、钓丝悬”

有一天,苏东坡跟好朋友黄庭坚在松树下边下围棋。下到半截儿,从树上忽然掉下来几颗松子,“啪啪”正好落在棋盘上,圆圆的松子就跟围棋子似的。苏东坡盯着棋盘上的松子,心里一动,随口就说: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一听,明白了,这是让我对下联呐!碰巧,离他们不远的河边上坐着个渔夫,正在柳树下头钓鱼。鱼竿上的鱼线跟长长的柳条,一块儿垂在水里。黄庭坚一眼瞅[chǒu]见了,马上对了一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16.苏东坡的三果一药谐音对儿

有一天,苏东坡到朋友刘贡父家去串门,聊到半截儿,苏东坡家里有事打算回去。刘贡父劝他多待会儿,再聊聊。苏东坡说什么也要走,刘贡父就跟他开玩笑说:

“幸早里,且从容;”

刘贡父在说,时候还早呐,甭着急,慢慢喝。刘贡父在话里巧妙地利用了谐音[谐 xié]音,两个字的读音完全一样或者差不多],这句话里包括三种水果一种草药。“幸早里”跟“杏”、“枣”、“李”三种水果名谐音,“从容”跟“苁蓉”这种中草药名谐音。

苏东坡听了,马上对了一句:

“奈这事,须当归。”

苏东坡回答说,赶上这么个急事真没办法,我得赶紧回去。对句也用了谐音,“奈这事”谐“奈”[nài,一种苹果]、“蔗”、“柿”三种水果名,有一种中草药就叫“当归”。苏东坡也用了三果一药的谐音来对。

上句出得巧,下句也对得妙。

据宋·无名氏《朝野遗记》,明·王世贞《调谑编·须当归》。

常用对联大全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5.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1.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 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

3.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 4.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

5.合家欢乐迎富贵,满堂欢喜永平安。 6.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

1.春红柳发岁更新,爆竹花开灯结彩。 2.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3.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4.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

1.迎新春万事如意,贺佳节财源广进。 2.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

3.展鸿图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 4.天赐宝地财源广,地助富门吉祥家。

1.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天赐良机前程锦,事业腾飞永顺心。

3.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4.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和万事兴。

1.展鸿图兴旺发达,创大业万星生辉。 2.平安富贵财源进,发达荣华事业兴。

3.堆金积玉创富贵,安居乐业创前程。 4.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1.展鸿图年年得意,创伟业事事顺心。 2.迎新春平安如意,贺佳节富贵平安。

3.宝地财源逐日增,吉门生意连年好。 4.四海财源通宝地,九州鸿运进福门。

5.顺风顺水顺人意,得利得财得天时。 6.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1.天时地利兴伟业,富贵平安大发财。 2.庆佳节万事如意,贺新年八方来财。

3.四海来财富贵地,九州进宝吉祥地。 4.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1.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2.宏图大展奔前程,财运亨通创大业。

3.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4.事业辉煌年年好,财源广进步步高。

1.迎新春前程似锦,贺佳节事业辉煌。 2.福门家业腾云起,宝地财源乘风来。

3.四海来财兴骏业,九州进宝铸辉煌。 4.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展鸿图。

5.新春福旺迎好运,佳节吉祥开门红。

1.贺佳节百业兴隆,迎新春万事如意。 2.繁荣昌盛铸辉煌,和谐发展兴骏业。

1.财达三江通四海,业兴千年连九州。 2.占地利生意兴隆,得天时财源广进。

1.好生意年年兴旺,大财源时时通达。 2.宏图大展振雄风,伟业腾飞增锦绣。

3.求真务实创伟业,天帮地助展鸿图。 4.通天生意腾云起,遍地商机鸿利来。

OK,关于常用对联大全和新春繁体八字对联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常用对联结婚用联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